秋风渐凉,医生提醒湿疹病人:宁可减少外出,也不要养成5个恶习
我们得明白一个常见误区:天气变冷,湿疹会好转。其实恰恰相反。湿疹属于过敏性皮肤病,它的核心病理是皮肤屏障功能受损,导致外界刺激物轻易侵入,引发免疫系统“过度反应”。而秋季空气干燥、昼夜温差大、风力增强,正是破坏皮肤屏障的“完美风暴”。
我们得明白一个常见误区:天气变冷,湿疹会好转。其实恰恰相反。湿疹属于过敏性皮肤病,它的核心病理是皮肤屏障功能受损,导致外界刺激物轻易侵入,引发免疫系统“过度反应”。而秋季空气干燥、昼夜温差大、风力增强,正是破坏皮肤屏障的“完美风暴”。
特应性皮炎(AD)是湿疹的一种特殊类型,但两者并非完全等同。湿疹是一个更广泛的皮肤炎症概念,而特应性皮炎属于慢性、复发性湿疹,通常伴随遗传过敏体质(如哮喘、过敏性鼻炎)和皮肤屏障功能障碍。
月龄宝宝频繁挠耳朵,很多家长都会担心和心疼。这在小宝宝中其实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现象,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什么大问题。
慢性手部湿疹是一种常见且棘手的皮肤疾病,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有着显著的负面影响,尤其在青少年群体中,其对患者未来生活的潜在影响更不容忽视。目前,外用皮质类固醇仍是中度至重度慢性手部湿疹的一线治疗方法,但长期使用可能引起多种不良反应,尤其在皮肤更薄、更敏感
有很多朋友在后台问小助手,为什么总感觉叨叨账号神出鬼没的,有时候能看到,有时候看不到?
天气一热,不少老年朋友身上就容易冒出湿疹,痒起来坐立难安。看着皮肤上的红斑、丘疹,再加上各种道听途说的 “偏方”,心里更慌了。今天就请皮肤科专家来给大家说道说道,湿疹那些最让人纠结的事儿。
创作声明:本文章原创,未经作者许可,禁止转载、摘编、复制及建立镜像。转载请注明出处,文章内容仅作参考,如有雷同,纯属巧合。图片和文字均不涉及真实人物和事件。
国内获批20天后,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(FDA)快速获批,美国皮肤病学会也迅速将其列为“强烈推荐”最高级别……泽立美本维莫德乳膏跑出了国产创新药“出海”的加速度,“中国原研”正在重塑全球创新药新格局。9月17日,本期《健康中国会客厅》对话泽德曼医药董事长陈庚辉
巴黎2025年9月17日 /美通社/ --今天在2025年欧洲皮肤性病学会( EADV )大会上发表的一项新的国际研究表明,患有特应性湿疹( AE )的成年人更有可能体验自杀念头。
湿疹并不是空气潮一点、皮肤干一点就会有的,它更像是身体内部出问题后的一种“表情”。有研究表明,湿疹的发病和过敏体质、免疫系统、生活习惯、饮食结构等多种因素有关,绝不是哪一样单独能决定的。
我们常说身体会“说话”,但问题是,大多数人听不懂它说的“语言”。明明只是皮肤发炎,怎么就跟肠道、情绪、睡眠、饮食扯上关系了?这不是小题大做,而是你低估了身体系统之间的关联。
湿疹患者的饮食需以抗炎、低敏、营养均衡为核心,避免摄入可能诱发或加重症状的食物,同时补充有助于皮肤修复的营养素。以下是一日三餐的饮食建议及注意事项:
我在基层干了二十多年,湿疹见得太多了。大人有,孩子也不少,来一个问一个,十个里九个都说:“我也不知道怎么就得了。”
别以为湿疹只是个小毛病,涂点药、忍一忍就过去了。它反复发作、无法根除,抓破了还可能感染、留疤,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工作和睡眠。最糟糕的是——它很容易“赖”上你,一旦得过一次,就很容易卷土重来。
2025年9月14日是第8个“世界特应性皮炎日”。特应性皮炎是一种过敏性皮肤病,我国发病人数逐年增加,部分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已呈现出成倍增长的态势。
湿疹是遗传免疫相关的慢性病,目前医学无法彻底根治,但科学管理可实现长期稳定:
孕期因环境、心理、社会等因素产生的持续性应激状态会给孕妇带来孕期压力。这类孕期压力会激活母体的下丘脑-垂体-肾上腺(HPA)轴,分泌糖皮质激素。HPA轴是机体应对压力的核心系统,下丘脑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(CRH)刺激垂体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(ACTH
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妇科炎症、湿疹、过敏,甚至有人以为是卫生纸过敏。但她不是。扒开外阴皮肤,放大镜一照,一动不动的黑点,藏在毛发根部。光是肉眼能数出来的,已经15只阴虱。更别提藏在毛囊里的卵。
9月14日是世界特应性皮炎日。特应性皮炎(AD)是一种慢性、复发性、炎症性皮肤疾病,俗称为“湿疹”,在非致命性皮肤科疾病中,疾病负担排名第一。据沙利文数据显示,仅2019年我国AD患者已达3500万,已成为皮肤科“头号疾病”。
QuanWei那组数据够扎心:长期被NPD精神吸血的人,皮肤病概率飙两成,HPV感染率直接+20%,体重像过山车,忽胖忽瘦是常态。